欢迎访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站!
Hi!我是小鲸
cattle
鲸牛小助手
中企研相关
第十四期中国企业大讲堂在京成功举办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时间:2025-07-18 来源: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字体大小:[ ]

7月17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中企研”)主办、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四期中国企业大讲堂在京圆满举办。本期大讲堂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汇聚产学研各界精英,共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中企研第一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爱国;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巩峰;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辉;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佳颖;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贤军;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伟;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刘泳玉;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丛培武;中企研副会长刘续浩、常务副秘书长李华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中企研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剑主持。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中央企业、地方国企以及民营企业的百余位代表现场参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设立分会场组织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新华网、人民政协网、新浪财经、凤凰网、网易财经、企业观察网等主流媒体平台全程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1000万人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刘明忠在讲话中强调,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企业必须把握历史机遇,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要切实解决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所需的“阳光、土壤、空气、种子”问题,构建四维生态体系。一是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破解政策碎片化难题;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四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五是创新科研组织范式。刘明忠指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需要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创新核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转化枢纽、企业研发机构为实施主体、新型研究型大学为人才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中企研将持续发挥智库作用,深化理论研究,促进跨界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陈学东以《涵养颠覆性技术培育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深入分析了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陈学东指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调整,美西方国家正加紧布局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在工业软件、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领域方面仍存在短板。他强调,要牢牢把握颠覆性技术这一关键驱动力,同时注重延续性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强有组织的技术预见,把握科技前沿方向;二是要营造鼓励批判质疑的创新文化;三是要建立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四是要保障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五是要促进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陈学东特别指出,中央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既要布局未来产业,也要夯实产业基础。他呼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李爱国以《坚定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赋能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阐述了中国机械总院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他表示,中国机械总院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院所使命担当,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依托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74支创新团队,形成覆盖等材制造、增材制造、减材制造的完整技术体系。“十四五”以来,已突破30余台套高端工业母机关键技术,40余种工业基础件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培育出5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孵化4家上市公司,通过打造怀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中试验证基地等举措,形成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李爱国表示,中国机械总院将持续深化“一院两制”改革,通过建设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等举措,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刘泳玉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海康实践》为主题,重点介绍了海康集团近年来在智能物联领域实现的跨越式发展。他指出,面对国际竞争新形势,海康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在感知、存储以及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示范企业”,海康集团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国企改革新路径,通过实施高管持股、限制性股票和创新业务跟投等市场化激励机制,海康集团成功孵化出多家创新业务公司,2024年创新业务营收占比约25%,实现了员工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国企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公司业务设计方面,海康集团创新性地构建了“领军人物+主导业务+优质平台”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他表示,面向“十五五”,海康集团将持续深化智能物联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国有企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孟伟以《重组整合协同发展深化改革数智转型“老字号”国企振衰起敝迈向复兴》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大连重工重组整合改革发展的实践及思考。他表示,大连重工通过实施“振衰起敝”四部曲推动企业复兴,一是辨识病因,找准企业衰退原因,聚焦主责主业,实施专业化聚合。二是扭转乾坤,通过系列改革组合拳,系统设计、目标引领、体系推进,解决资金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企业扭亏为盈,各核心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大幅改善。三是明确战略,在企业稳定发展基础上,制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成长性战略,推进“五化”战略转型,立志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四是高效执行,通过精益运营、数智赋能、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等举措,提升组织效率与企业竞争力。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的改革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借鉴,为新时代推动东北振兴贡献了重要的重工力量。

 

谭剑表示,第十四期中国企业大讲堂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剖析和产业实践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议题。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政产学研深度交流的高端平台,更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注入了新动能。中企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各方,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将携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