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站!
智能助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搜索
热门搜索:
企业改革
会员
ESG
党建
培训
Hi!我是小鲸
鲸牛小助手
首页
关于我们
改革发展
会员专区
研究管理
专委会专区
欢迎访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站!
中企研简介
中企研章程
中企研领导
组织架构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改革聚焦
改革成果
会员申请
会员名录
会员管理办法
新会员风采
研究员信息
研究员管理办法
可持续发展
企业党建
信用
战略与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经济与数据资产
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
首页
关于我们
中企研简介
中企研章程
中企研领导
组织架构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改革发展
改革聚焦
改革成果
会员专区
会员申请
会员名录
会员管理办法
新会员风采
研究管理
研究员信息
研究员管理办法
专委会专区
可持续发展
企业党建
信用
战略与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经济与数据资产
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旧网站移除文章
导航分类
旧网站移除文章
宋志平讲清了做企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时间:2024-01-24
来源:总裁读书会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
分享:
这两年,宋志平出版了两本有影响力的新书,
《经营30条》和《三精管理》,这两本书一本是讲认识论的,一本是讲方法论的。
两本书都是宋志平经过多年企业的实践所归纳和总结出来的,也是他的管理功力之作,也正是因为这两本书可读性和操作性强,这两本书在企业界受到了广泛欢迎,不少企业开展了相关阅读和学习活动。我想结合这两本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谈谈我的一些读书体会。
《经营30条》是一本讲认识论的书
当我们讲认识论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认识论究竟是什么。
认识论就是研究如何理解和解释事物的。
宋志平的《经营30条》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宋志平企业经营思想的哲学书,里面的这30条,每一条都是宋志平在40年做企业的过程中体悟提炼出来的,每一条都是代表了宋志平的一种经营理念,是他价值观的一种取向,是他对做好企业的一种深刻认识。
宋志平谈到做企业有六个重要维度,在谈到战略的时候,他对战略的认识对我们而言非常具有启发性,他说战略就是研究企业做什么、如何获得资源、如何取得竞争优势的问题,企业里的战略是头等大事,做企业必须要有个清晰的战略。
在谈到企业机制问题的时候,他对机制的深刻认识又让我们觉得他见地不凡,他不仅是对机制下了定义,而且对机制的发展过程做了介绍,看待企业机制建立存在的问题也是一针见血,他认为无论在什么性质的企业里,都要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要把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作用同等重要看待,最后的落脚点是要在企业建立起共享机制。
类似于对战略与机制这样的认识与见解,《经营30条》里面还有很多。无论是从思想境界,还是从对做好企业的深刻体悟而言,宋志平无疑是很好的企业经营认识论者。
认识论中的认识是有三大特点的,一是具有反复性,二是具有无限性,三是具有上升性,就是认识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的
。
宋志平在战略里面提到过一句,他常常思考问题都是否定之否定,穷极思考。他的这个否定之否定,就非常具有反复性。
对事物的认识的无限性,就是永不停止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尽头,认识的角度也是没有限制的,可以多维度,就像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思考一样,宋志平说过去是生产管理时代,大家非常关注管理,现在是经营管理时代,大家更要关注经营,现在也是科技创新的时代,科技与商业的融合变得异常重要,对于时代的认识,对于企业经营的侧重点的认识,宋志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就上升性而言,宋志平在对经营模式、对竞争、对机制的认识上,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经营模式是从量本利上升到了价本利,竞争是倡导从竞争走向竞合,机制是从激励机制走向共享机制。
宋志平在《经营30条》中体现出来的认识特色,很好地印证了认识论中认识的三大特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于这一点,宋志平的《经营30条》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做企业,宋志平毋庸置疑是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上来的,他大学是学化学的,对于如何做企业,如何做好企业,是一步步慢慢探索着走出了一条宋志平模式的道路。这本书里面的30条都是宋志平做企业的精髓要点,都是他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宋志平是非常擅长透过现象抓本质与规律的。比如,他在行业内开展的联合重组,就是抓住并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在成熟的行业领域,在过剩经济时代,宋志平认识到了大规模的联合重组是一种必然选择,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章法的联合重组,重塑了行业的价值。宋志平认为重组的核心是互利共赢,深度整合是重组之后的重要工作,他的这些认识与见识,都是极具启发性的。
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称之为
辩证唯物主义
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是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
辩证法
运用于认识论中。对于辩证法,宋志平在《经营30条》中也是运用到了,在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那一条,国企与民企如何进行相互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宋志平告诉大家你如果是国企,就该如何,你如果是民企,又当如何。还有讲到战略的时候,他告诉大家,你要想清楚你究竟要做什么,还有你确定不要做什么,做好重要的取舍。宋志平的辩证之法运用得非常纯熟。
《三精管理》是一本讲方法论的书
方法论是如何找到和实施改造事物的办法。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
方法论
。宋志平的《三精管理》中,尽显了他商业向善向上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也正在这样的价值观之下,宋志平指导着大家做好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管理水平过硬,几乎成了一条基准线。
如何成就过硬的管理水平呢,宋志平创造出了“三精管理”。
三精,就是组织精健、管理精细、经营精益
,宋志平的《三精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这三精而展开的,给出了一套“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的管理方法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套方法自成一套体系,逻辑自洽且严谨,里面的每一精都有明确要达到的目标与要解决的问题,用起来可以以一当十。
方法论是讲究方法的,都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方法呢?比较典型的有培根的经验归纳法,还有笛卡尔的理性演绎方法论。宋志平的“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是综合了这两者,既有经验的归纳,又有理性的演绎。培根是在他的《
新工具论
》中,总结了科学实验的经验,提出了一种著名的方法即经验归纳法。法国哲学家R.
笛卡尔
是提出了著名的理性演绎方法论,在他的《
论方法
》一书中提出过四条方法,其中第三条就是化繁为简,即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经验归纳法与化繁为简法,是宋志平方法论中常用的两个重要方法。
从《三精管理》整体来看,这本书是孕育在实践中的一本书,来自于宋志平40年做企业的经验归纳,所以大框架下这就是一本用经验归纳法写就的管理方法书。按照宋志平的原话来讲,这不是一本写出来的书,而是一本做出来的书,全都是经验做法。
说到化繁为简,这可是宋志平的又一大特长。企业里面事情千头万绪,企业内外之事又繁杂无比,但宋志平却独具匠心,抽丝剥茧,选择了从组织、管理、经营这三个方面重点来讲,这三个方面都是企业的关键要害点。针对每一个方面,他也不是力求面面俱到。在组织里面,他谈到了治理、层级、平台和机构四个重点;在管理里面,他提到了工法、对标、质量与财务的问题;在经营里面,他提到了业务、创新、市场、价值的话题。所以,宋志平的《三精管理》脉络十分清晰,三精中每一精的重点也是非常突出,这些全都得益于宋志平化繁为简的深厚功力。
宋志平化繁为简的特点,还体现在他写书的语言风格上。他写书的语言非常平实,只要是能认识字的人,就能读懂他的书,就能读懂他的这些方法,就可以试着用起来。
宋志平写书追求的就是简单实用好读,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与思考,还有可操作性。
当然,他也是明明白白地劝诫大家,一定要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完全的照搬照抄。
做企业要将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
认识论与方法论不是泾渭分明的,是不能完全割裂、对立开来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始终都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实践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向实践能动地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地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也是人们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做企业也是如此。
宋志平的《经营30条》是讲认识论的,《三精管理》是讲方法论的,但并不是说《经营30条》里全部是讲认识的,没有一点方法,也并不是说《三精管理》里全部是讲方法的,没有一点认识的东西。我只是在说,两本书在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归集上,是各有偏重的。
做企业的,尤其是有成功经验做出好企业的企业家、思想者,都是讲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
宋志平认为,做企业首先要认识到位,但仅仅有正确的认识还不行,还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宋志平认为西方有不少管理理论,大都是讲认识论的,日本企业则比较重视管理的工法,因此他认为
作为中国的企业,要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这才能知行合一。
如果一家企业,只重视日复一日的操作实践,但不懂得在实践之上提炼、归纳、总结、升华,这家企业应该是进步很小的。如果一家企业,总是有主意的人多,对某一事情有认识的人多,却没有把这些认识去很好落地的实践者,这家企业大概也会寸步难行。认识论与方法论犹如企业里面的知与行,时间证明,总是那些知行合一的企业发展最快最好。
宋志平的《经营30条》与《三精管理》就是现在企业家们用来做好企业知行合一的最好的指导书籍
,既可以提升我们对企业的认识,又可以掌握好做企业的方法。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